close

  在店口鎮,別墅與小作坊交織在一起,商業ARMANI區和居住區混合。
  華西都市報記者李寰msata李東陽浙江店口攝影報道
  浙江店口,一個地圖上仔細尋找才能看到辦公室出租的小鎮,就有6家上市公司,這樣的規模堪稱罕見,因此店口也被稱為“浙江資本市場第一鎮”。
  以前的店口只有兩三條街道,如今已發展為全國有名的“五金之都”。“每個月有30多億元的五金信用貸款產品發往世界各地,每周生產的新型管材都能繞地球一圈,每天馳騁在全國各地的汽車幾乎都有我們店口製造的零部件!”這是讓店口老百姓引以為豪的事情。
  為了留住人才,政府對打工者和創業者給出政策紅利,針對不同級別的管理人員、技術人員和普通打工者,政府推出限價房、購房補貼等政策;新店口人在店口生病住院,政府直接補貼50%的現金。副鎮長驪華麗說,“我們付出的遠遠比我們收穫的多,我們付出的新成屋只是資金和政策,但我們收穫到的是經濟飛速發展,是新老店口人的心!”
  住
  政府貼現上億元 高層次人才住進“限價房”
  葉照貴是店口當地一家企業的董事,最近他正沉浸在買到限價房的喜悅中。“一下省了20多萬呢,”葉照貴是河南信陽人,13年前就已經把戶口遷到了店口鎮,但他說始終感覺是租房住的“外地人”。葉照貴說,買到這套房子最大的成就感在於,他的付出得到了政府的認可。
  2012年開始,店口鎮推出了一批限價房,每平米4500元左右,相比市場價每平米便宜2500元。首批推出的戶型中,面積最大的有135平方和150平方兩種,這是專門針對高層次人才推出的福利政策。副鎮長驪華麗說,為留住人才,店口政府先後推出了限價房和房屋補貼的優惠政策,單是2012年推出的限價房,政府就要掏腰包1.7億元,“我們覺得值!”此外,去年店口鎮特別推出教師補助購房政策,可補助6萬—12萬元不等。現在,店口鎮里,已有各類中高級人才近7000名。
  醫
  新店口人看病 政府直接貼現5成
  34歲的劉小剛是貴州人、5年前到店口打工。一次因為患胃病在店口醫院住院,花了4000多塊錢。
  據驪華麗介紹,在店口打工的貴州、安徽籍務工人員很多,政府嘗試與這些省的醫保部門協商,先由店口政府代為支付這些外來務工人員的醫療費用,到了一定時間,對方將店口政府墊支部分的錢划過來。但是操作細節始終沒有達成一致。
  最後鎮上的領導拍板,說:“我們拿一筆錢出來,不能讓新店口人在店口看不起病。”幾年來,政府對外來人員醫療補貼的部分也在不斷增加,截至2013年,外地人店口生病住院,可以直接享受50%的補貼。目前,政府每年為新店口人支付的醫療費用在200萬元以上。但與此同時,不影響他們回鄉報銷。
  驪華麗說:“我們稱外地來店口務工人員為‘新店口人’,首先是從稱呼上讓他們感受到尊嚴;我們要求‘同城待遇’,讓‘新店口人’在生活上感到平等,留住人,更留住心。”
  學
  辦個臨時居住證上學不用交高價
  今年41歲的蔣海燕是四川廣安人,8年前,她和丈夫來到店口打工,夫妻倆每個月的收入大概在7000塊錢左右。按照店口鎮的規定,凡是在店口居住了三個月以上的、繳納了社保或者個稅的外來人員,都可以申請“臨時居住證”。蔣海燕給記者看她的臨時居住證,這是一本硃紅色的本子,存摺大小。被蔣海燕視為珍寶。
  “生病,買房,子女上學。有這個證管用啊!”蔣海燕臉上堆滿了笑容。她說,兒子今年10歲,跟著外婆在廣安老家上學,她打算把兒子接到身邊來,“聽說這邊教學質量還不錯,而且不用交高價。”
  據店口鎮教育部門的負責人介紹,目前店口的幼兒園、小學、中學總共有12000個學籍,而其中的外地學生已經占到了55%,他們與本地學生一樣,享受就近入學的政策,而且不需要繳納擇校費。
  【小鎮尷尬】
  建工業園區賠錢,也要把作坊搬進去
  在店口,分不清哪裡是工業區,哪裡是居住區,哪裡是商貿區。作坊是最常見的存在方式。一方面是經濟的快速發展,另一方面卻是規劃滯後造成的城市之痛。
  “店口車多,路越修越寬,堵車倒是依然繼續。”駕駛員劉大勇埋怨說。除了堵車,城區有的住宅與家庭作坊混淆在一起,不僅影響環境,還存在安全隱患。店口鎮副鎮長何科家說,我們治理城市,要像清理電腦碎片那樣,要讓城鎮具有“功能區”的概念。
  “我希望未來的店口是這樣的,既要有高樓大廈,也有山水景觀,熱鬧但不擁擠。”店口鎮副鎮長驪華麗說,這是她心目中的店口鎮,希望這樣的願望能夠在2020年實現。
  亂象 工棚和別墅“混搭”
 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寧越敏在接受華西都市報記者採訪時說,由於經濟快速發展,規劃的滯後必將帶來諸多矛盾,這是城鎮化進程中必將經歷的過程。
  “截至今年年初,擁有臨時居住證的新店口人已經達到了70000,而店口本地人只有67000。副鎮長何家科說,大量人口的涌入,新舊建築的交錯,確實讓店口的政府部門措手不及。“我們要像整理電腦碎片一樣,把店口完整地梳理一遍。”
  六村,曾經是店口鎮的城中心。華西都市報記者穿過狹小的街道,機器的嗡鳴聲蠻橫地鑽進耳朵,隨處可見滿地的機油污垢,還有隨意拉起來的繩子上搭著晾曬的衣服。巷子兩旁的藍色工棚里,工人們正在緊鑼密鼓地加工五金配件。而高高的歐式別墅,矗立在肆意搭建的工棚和小屋中間,顯得不那麼和諧。
  雜亂的街道和房屋、擁擠的建築、街口菜市場髒兮兮的公共廁所,成為政府的一塊心病,“村裡一下多了這麼多人,人口管理,勞務管理,衛生管理,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都跟不上。”
  規劃 作坊將搬進工業園區
  “政府出錢修建工業園區,讓這些規模不大、以加工為生的作坊老闆們搬進去。”副鎮長驪華麗說,工業園的老闆們交的租金,遠遠不夠政府支付銀行貸款的利息。改善老百姓的居住環境,改善城市面貌,這是唯一的方式。政府還在努力建設廉租房。店口鎮副鎮長何科家說,從前城鎮發展沒有功能區的概念,一切都是自發地向外生長。在店口,分不清哪裡是工業區,哪裡是居住區,哪裡是商貿區。作坊是最常見的存在方式。一方面是經濟的快速發展,另一方面卻是規劃滯後造成的城市之痛。
  副鎮長何科家說:“店口的城鎮化道路還很漫長,其中城市規劃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,而另外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城市規則的建立。城市規則必須理性化,公共化,當鄉村遇到城市,那種無所顧忌的隨意就會面臨規則的挑戰。對於店口而言,城市還是一個全新的課題。
  未來 店口建“珍珠之城”
  “到了2020年,我希望住在店口的人步行兩三分鐘就可以達到公交站,公交車可以到達任何的辦公區,商業區,工業區和村莊。”在店口打工的劉曉軍這樣說。
  2012年年底,店口政府與澳大利亞GSA設計集團簽署了一份《店口鎮新核心區概念城市建設》,該集團的主創城市設計師饒鷹把新核心區定位為珍珠之城。饒鷹解釋:“之所以提出‘珍珠’的概念,意在詮釋店口蘊含了一個從無到有的生長過程,新核心區將脫離店口現有的工業形態、生活形態,回到生活在一個富有柔性和溫情的主題上來。”而店口南邊的山下湖鎮,是世界淡水珍珠的重要產地,這也為珍珠之城找到了來源依據。城市名片浙江店口
  一個小鎮有6家上市公司,被稱為“浙江資本市場第一鎮”,是全國有名的“五金之都”。每個月有30多億元的五金產品發往世界各地,每周生產的新型管材都能繞地球一圈,全國各地的汽車幾乎都有店口製造的零部件。
  城市名片面孔
  外地人當志願者“我是新店口人”
  從店口鎮政府往東,是一排文化牆,365個志願者頭像,他們分別來自店口的不同行業,有些是土生土長的店口人,也有新店口人。
  27歲的王陝蘇每次路過文化牆的時候,都會看看自己的頭像。“看著心裡挺樂的,我是新店口人,沒把自己當外人。”王陝蘇在店口的足浴店里,是一張金字招牌。
  “我一般中午才上班,上午可以花點時間去給村裡的老年人修修腳,也不耽誤事。”王陝蘇說,第一次去做義工,他硬是把一位大爺摁在椅子上,修完腳以後分文未取,這才讓人勉強相信。後來,他加入了店口鎮的紅帽子志願者,“感覺挺好的,我能夠為店口人服務,很有成就感。”  (原標題:政府掏腰包 新店口人看病補一半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csnpjdufq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